10、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5-10年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符合科技发展规律、服务自主创新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对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活动,实现科技报告的依法征集、义务呈缴;对社会资金投入产生的科技报告,积极引导其积累共享,最终形成覆盖各部门、各地方乃至企业科技投入的、统一的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使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成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将采用政府主导、强制呈缴,以用为本、服务创新,统一标准、共建共享,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
11、科技部科技报告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意见》,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科技部决定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开展科技报告试点工作。试点范围为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大型仪器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自2006年以来立项、有电子文档的全部非涉密计划项目(课题)以及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涉密项目(课题)不纳入此次试点。
试点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一年左右的计划试点工作,初步形成拥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科技报告的共享服务平台,基本建立国家科技计划中科技报告的呈缴、收藏、管理、共享渠道,科技报告在科技界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显著提升。
试点期间各计划将结合计划管理办法要求,对于已验收项目(课题),主要基于已有电子文档开展抢救回溯,重点做好验收报告的收集呈缴以及信息表填报,不增加过多的工作负担。
对于在研和新立项项目,做好以下各类报告的收集呈缴工作:一是项目(课题)立项摘要报告,内容来源于项目(课题)任务书中500字左右研究内容摘要。二是项目(课题)结题验收摘要报告,内容来源于验收材料中1000字左右结题摘要。三是项目(课题)年度进展报告及中期评估报告。项目(课题)年度进展报告及中期报告内容中关于研究进展部分内容,按科技报告的体例格式改写后形成科技报告。四是项目(课题)结题验收报告。项目(课题)验收报告中关于技术总结内容,按科技报告的体例格式改写后形成科技报告。除以上四类报告外,积极鼓励承担单位呈缴各类实验报告、分析测试报告、工程试验报告、调研报告等蕴含科研活动细节及基础科研数据的报告。新立项项目将科技报告的收集呈缴纳入任务书中,作为项目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的依据。
12、科技报告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流程是什么?
科技报告工作需要从根本上纳入科技项目管理程序,将科技报告的编写和呈缴纳入任务合同书的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中。科技报告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和流程:
(1)下达科技报告任务。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单位,应当在立项报告的成果形式栏中写入呈缴科技报告的内容。科技计划管理部门下达任务合同书时应明确规定呈缴科技报告的类型、数量和时限等。
(2)撰写科技报告。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按照任务合同书的要求,按规定撰写科技报告,对技术秘密等信息进行标记,设定密级或受限范围,并提交给本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或科技报告联络人。
(3)审核和提交科技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科技报告进行格式审查、内容审查和保密审查,并将审核合格的将非涉密科技报告全文按照计划管理渠道进行提交。
(4)验收和评审科技报告。各立项管理部门在组织项目验收时,根据任务合同书的要求,审核科技报告的完成情况。未按要求完成科技报告任务的项目,原则上不予通过验收。同时确保将合格的科技报告移交到科技报告管理中心。
(5)科技报告的交流利用。科技报告管理中心负责接收和管理合格的科技报告。同时,将严格按照使用范围限制开展利用工作,并及时将公开或解密的科技报告全文和受限科技报告元数据信息上交国家科技报告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