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如何撰写科技报告?
撰写科技报告是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科技报告的撰写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我国于2009年颁布国家标准“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 7713.3-2009),对科技报告的构成、类型、编排格式、主要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定,统一科技报告编写格式,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保证科技报告的内容质量和整体编写水平。科技报告一般由封面、基本信息表、目录、插图清单、附表清单、附录、参考文献、承诺书等部分组成。科研人员在撰写科技报告时应严格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按要求撰写出高质量的报告。
14、如何确定科技报告代码标识?
按照标准《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已申报,待颁布),科技报告的密级可分为公开、限制、秘密、机密、绝密五级。公开级科技报告指公开的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或项目承担单位认为可以公开的科技报告。限制级科技报告指涉及技术诀窍或敏感信息,需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在一定时期内不适宜全社会公开的科技报告,或称延迟公开科技报告。秘密、机密、绝密的科技报告指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报告,具体保密等级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相关保密规定执行。科技报告的密级应由项目承担者设定,相关部门审核,采用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进行标识。在科技部科技报告试点工作期间,对呈交的公开或限制级科技报告,使用“公开”、“延迟公开”进行标识。
15、如何对科技报告进行编号?
科技报告产生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科研项目,涉及面广,来源渠道多,需要进行统一编号,赋予唯一标识。科技报告应按照标准《科技报告编号》(已申报,待颁布)进行编号,可分为基层编号和部门编号两种,由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分别赋予。科技报告基层编号由科技报告撰写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项目编号和本项目科技报告顺序号三部分组成。例如400012238-- 2009AA034201/03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承担的某863计划项目产生的第3份科技报告的基层编号。科技报告部门编号是项目主管部门对收集到的各项目科技报告进行再次编号,便于统一管理。部门编号由主管部门机构代码、年份和顺序号三部分组成,例如306--2012-00150为科技部2012年收集到的第150份科技报告的部门编号。